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我们是认真的!——专访《动植物疫病传染人吗》主创

农大校记者团 中国农大稼穑青年 2023-03-09


《动植物疫病传染人吗》  


人会生病,动植物也会生病,

那么动植物疫病会传染人吗?

怎么预防猴痘?

什么病每年数以亿计的人感染?

细菌也“爱吃草”?

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吗?

近日,《动植物疫病传染人吗》出版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

科普知识不高冷,科普也要有温度!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书的创作初衷和幕后故事,我们采访了本书的主创们。



蒋建科,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本书作者,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荣获中国新闻奖等各类奖项100多个。

曲晨阳, 本书插画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学生。

刘聪,本书编辑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编辑。

本书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创团队完成。



01

问道四十余,

老记者掌勺科普新“风味”





蒋建科


在科普这条道路上,蒋建科步履不停、孜孜不倦。

2007年12月被世界银行及其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授予“杰出记者”奖,这是中国记者首次获得该项国际新闻大奖。著有《颠覆性农业科技》《多功能农业漫话》《农业新闻学》《论农业本质》等畅销书。受聘兼任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客座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等。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蒋建科第一时间被派往中国地震局采访。作为一名专业的新闻人,他敏锐地意识到发生地震之后,如何预防次生灾害的相关科普迫在眉睫,情急之下,蒋建科想起自己在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曾邀请地震专家张少泉研究员到人民网做的访谈节目,赶紧打电话请人民网把这个访谈重新挂在人民网首页,为灾区及时送去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阅读量急剧上升。

2010年蒋建科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全国科普先进个人。

这几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病毒传播。大家对于动植物疫病的相关知识的呼声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蒋建科的《动植物疫病传染人吗》问世出版。



《动植物疫病传染人吗》的内容紧紧围绕新冠疫情这个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把公众的关注点和注意力聚焦到人兽共患病这个领域,以应急科普的形式吸引读者的目光。它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富有感染力的漫画,图文并茂地为读者讲述着生动的故事,科普专业知识的同时不让读者感到枯燥。这本书为读者系统地提供了这些疾病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它完整准确地把知识呈现出来,以故事的形式矫正相关误区。


本书采用了超视距传播理论,即记者要看到比常人更多的信息,对于即将发生灾害性事件进行提前预判和报道,帮助公众预警,力争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蒋建科用30年时间探索成功的该理论,于2017年在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超视距新闻传播》专著,经文献查新证明为世界首创,本书已经销到海外,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02

从“被科普”到“科普”,

小画家视角看人畜共患病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的曲晨阳是《动植物疫病传染人吗》的插画作者。当被问到怎么有热情和动力完成整本书的插图绘制时,曲晨阳表示,当她翻阅这本书的文字稿时,被书中生动有趣的文字深深吸引当遇到生涩难懂的词时,会先上网查阅、询问专业人员或者查阅专业书籍,直到弄懂为止。创作过程也是她心态不断变化的过程:得知能为图书画插图时很兴奋,因为从小学习绘画,功底比较好,对自己也很有信心;之后感觉很难,因为编辑姐姐的要求很严格,既要求专业性又需要趣味性,作品经常被反复修改,一篇故事画五六稿是很常见的事;但画到中后期她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思维不再僵化,从被动“完成任务”转为主动“钻研创作”。



曲晨阳认为,参与编写《动植物疫病传染人吗》不仅为她带来了日渐精进的画功,也改善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例如,为棘球蚴病配图时,她通过责编的引导拓展思维,将抽象的病毒传染链用形象的图画表达出来,还加入犬和羊等病毒载体以及传播途径等卡通元素,丰富棘球蚴病的背景知识,在大大提高了图书可读性的同时准确传达了科普知识。

在讲了书中几个创作灵感后,“看起来我像是在为大家做科普,但其实我才是最先被科普的那一个。”曲晨阳说。做科普的同时她也学会了很多防疫知识,她真切地希望周围的同学和朋友都能热爱科普,因为科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是很重要的事。



03

千阳共破壁,

让真科普进驻公众视野





近年来,民众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但仍显不足,而且存在高质量科普产品供给不足、网络很多伪科普流传等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科普工作责任意识。正值新冠肺炎病毒全球流行,可以说,《动植物疫病传染人吗》的出版恰逢其时。

“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策划选题时就已得到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俞树迅和康振生的认可和推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农大、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和深圳海关动植物检疫处等单位专家的修改意见。新书出版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则得到了环球时报等媒体平台的直播,直播在线围观人次高达65.2万。”本书责任编辑刘聪介绍道。

发布会上,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和全国畜牧总站总畜牧师苏红田对此书的内容和创新表示了认可和赞赏。发布会后,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等二十多家中央级媒体争相报道,新华社客户端甚至做了封面推荐,并得到了150多万的总浏览量。刘聪认为,这本普及动植物疫病的画册在专业学术圈、出版圈和媒体圈实现了破壁,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防疫知识真正走入了大众视野。

在刘聪看来,科普就是公众预防疫病最好的“疫苗”。用科普方式向公众科普相关科学知识,可以提高公众预防动植物疫病的意识,为人类筑起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防火墙”。



 


与教材的专业性不同,科普要有吸引力和可读性。蒋建科说:“科技新闻的核心是科普,手段是创新。如果老百姓看不懂不愿意看,我们做的科普就是无效的。”从事科普工作和记者工作有很多相似之处。

做科普和做记者一样,都需要具有敏感性,当事件发生时,要有发现新闻点、科普点的能力。在写作方式方面也有相通的地方,记者写的新闻稿对主编来说也是一种科普,将专业晦涩的语言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表达,这与科普有异曲同工之妙。

目前,《动植物疫病传染人吗》现在正在收集读者反馈,完稿发表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还需要不断地修改和提炼。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在我看来,读者的需求就是我的奋斗努力的方向。”这是蒋建科做科技新闻总结出的心得。



看到这里,你是否对科普有更深的了解?

快快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所学

加入到专业化传递科学知识的队伍中吧!


摄影 | 周熙媛

文字 | 张梓瑜 李思俞 王馨仪

编辑 | 蒋日灵

责编 | 于哲 孟祥慈 高云霄 张梓瑜 张智豪 王祖恩 郝宇龙



特辑 | 周三映象 | 晨光与晚霞 |



特辑 | 阡陌知稼穑,田间育英才 |

特辑 | 棒棒穗穗带你逛校园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